
一纸政令难阻产业趋势,多家机构仍看好创新药发展

9 月 10 日,据《纽约时报》爆料,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项行政命令,计划对中国药品 (尤其是实验性药物) 实施严格限制,旨在遏制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可能对美国制药业供应链和患者获取创新疗法造成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该计划一旦推出将让医药行业陷入 “双输困境”,二级市场对此反应明显。智通财经 APP 观察到,消息传出后,无论是百济神州 (ONC.US)、再鼎医药 (ZLAB.US) 和传奇生物 (LEGN.US),亦或是辉瑞 (PFE.US)、阿斯利康 (AZN.US) 葛兰素史克 (GSK.US) 等药企,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以百济神州为例,由于年初至今公司美股股价最大涨幅已达 103.43%,在市场利空刺激下,投资者更倾向 “落袋为安”,以致其 9 月 10 日盘中股价跌幅一度达到 12%,尾盘跌幅才出现收窄。然而,市场情绪很快得以修复。截至 9 月 11 日收盘,百济神州美股较前一日强势反弹,最终收涨 6.93%。
市场的信心同样体现在资金面上。美股盘前,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美国资本集团增持百济神州 (06160.HK) 88.2648 万股,持股比例由 4.96% 上升至 5.02%。
这说明在短暂的恐慌后,市场投资者开始客观看待上述政策的有限影响。
“扼制” 政策或适得其反
从《纽约时报》爆料信息看,该项在起草中的行政命令内容主要有三:1) 威胁切断中国研发药物的供应渠道;2) 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药企购买药物权利的交易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3) 要求 FDA 进行更严格审查并收取更高监管费用,不鼓励制药企业依赖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
智通财经 APP 认为,该项政策草案与其说扼制创新药企在美发展,不如说更像是在 “拿捏” 美国的 MNC 药企。
数据显示,有近 200 种药物 (包括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 69 种重磅药物) 即将失去其专利保护。据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披露,2035 年 MNC 将出现高达 1150 亿美元的专利悬崖,其中 400 亿美元缺口需在 2030 年前填补。而中国创新药凭借研发效率、成本优势及政策红利,将成为填补全球 1150 亿美元专利悬崖的关键力量,预计到 2040 年中国研发的药品将在中国境外创造约 2200 亿美元的收入,占美国 FDA 批准总量的 35%。
也就是说,不论创新技术、产品还是时间均在国内创新药企一方,甚至跨国药企也发声为创新药企 “辩护”。
据 Jefferies 一份研报指出, 特朗普政府在考虑的限制中国药物和试验药品的行政命令草案是受到一些科技和风险投资人士的游说,这些人持有一些陷入困境的美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的股份,并将中国生物科技视为生存威胁。而反对打压的阵营则得到了辉瑞 (Pfizer)、默克 (Merck)、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等跨国公司的支持,这些公司将受益于中国生物科技药企的资产和快速的交付能力。更重要的是,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 (Kush Desai) 表示,政府并未积极考虑该行政命令草案。
Jefferies 分析师认为,美国政府往往更重视跨国制药公司而非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观点,目前跨国公司正在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辩护,是因为它们正面临来自药品定价潜在下降和 2025 年开始的重磅药物专利到期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压力。从中国授权引入资产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成本效益和更具竞争力的定价。
高盛在 9 月 11 日发布的专项报告中,对特朗普政府拟议的药物审查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这类在美国市场已有稳固根基的企业,高盛认为政策对其股价冲击较小,短期波动有限。
另外,Leerink Partners 分析师 David Risinger 也在一份客户报告中的表示,“限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在中国获得许可或收购资产的计划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
市场波动难阻长期价值释放
虽然突遭市场波动,但创新药作为今年的热门板块,依然获投行多家机构看好。
其中,西南证券也发布研报表示,今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利润首次扭亏为盈。当前,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一个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基本面已明确出现拐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 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的走势还远没有结束,上涨主升浪还有望中长期持续。建议横向维度上,下半年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 + 自主可控 + 院外营销模式改革领域进行布局,尤其关注业绩可以兑现的内需确定性强的板块龙头。
而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创新药 2025 年半年报报表质量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市及进入国家医保,下半年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首次发布,创新药国内商业化收入继续快速爬坡。
此外,针对特朗普的行政令草案,国泰海通证券还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强调,参照美国医药关税、最惠国价格等政策情况,该行政令空难落地。并且研报还表示,持续重点推荐百济神州,看好公司泽布替尼等血液瘤管线在全球的销售进展,并看好 CDK4、B7H4 ADC 等实体瘤管线的后续进展;同时其认为,创新药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具备全球竞争力是不变的事实。
小结
目前来看,且不论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草案合法性可能受到司法系统审查而难以落地,从上述数据也不难看出,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重塑全球生物制药的创新格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资产已成为 MNC 对抗专利悬崖的重要解决方案。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自身的全球化价值更不会因一纸政令而消失,反而有望在需求日益增长的全球合作中得以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