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主持人,上新! 年轻面孔引领变革

央视主持人,上新! 年轻面孔引领变革!26岁的郑新宇身着深蓝色西装,在《新闻直播间》的镜头前沉稳播报时政新闻。这位1999年出生的学霸主播,正代表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鲜明的变革信号:2024至2025年,央视通过主持人大赛选拔新人、跨频道人才流动和技术赋能孵化AI主播,构建起老中青三代同堂、传统与新锐共生的主持生态。这场变革不仅是面孔迭代,更是主流媒体应对Z世代受众和全媒体传播的战略突围。
新闻频道迎来了一批95后主播。郑新宇以中传播音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大学,2023年在主持人大赛中用“追梦冬奥”主题演讲斩获冠军,2025年6月正式接手《新闻直播间》午间档,成为该栏目最年轻主播之一。他擅长将复杂政策转化为数据可视化解读,如在报道“一带一路基建”时,用动态地图演示项目覆盖范围,单条报道在抖音收获870万播放量。同频道的哈乐则代表“民生派”新人,她在《新闻直播间》首秀中,以“乡村教师坚守山区”的现场报道打动观众,独创的“哈乐探访”板块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相关话题阅读量破2.1亿。
综艺频道的左琰以“甜而不骄”的风格突围,武汉大学播音系毕业的她,在《闪光的青春》五四特别节目中与年轻演员合作完成非遗技艺传承访谈,自然不做作的互动让节目收视率提升30%。她参与的《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尝试主持加舞蹈跨界,在云南佤族村寨学跳木鼓舞的片段被网友剪辑成“最接地气综艺名场面”。财经频道的梁婧则是“专业派”代表,曾连续五年坐镇全国两会《企业家说》访谈,专访过董明珠、曹德旺等企业家。她擅长用“财经白话”解读数据,如在《天下财经》中用“奶茶指数”比喻消费复苏,相关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转发量超50万,被誉为“最懂年轻人的财经主播”。
央视的技术赋能不仅限于真人主持,还包括虚拟主播。首个超仿真数字人“AI王冠”已实现财经资讯全自动化生产,日均产出120条股市快讯,准确率达98.7%。在2025年两会报道中,“AI王冠”与真人王冠同框解读GDP数据,虚拟形象的微表情和手势自然度获观众“真假难辨”的评价。XR技术也重构了主持场景,如《中国神气局》节目中,主持人与虚拟嘉宾在元宇宙空间讨论“科幻与科技”,观众可通过VR设备置身演播室,使节目年轻观众占比提升至47%。
央视打破传统晋升路径,形成“三轨制”选拔体系。地方台主持人杨旭在2023主持人大赛中夺冠,打破了“大院垄断”。郑新宇、哈乐等通过“中传校招绿色通道”提前锁定岗位,入职后需经历地方总站锻炼和多频道轮岗。体育频道马凡舒转型综艺主持,连续三年担纲春晚,其主持的《大红车来了》聚焦春运民生,首播观看量破468万,证明了跨领域人才的价值。
新主持人深谙新媒体互动逻辑。郑新宇在抖音开设“主播自习室”账号,分享备稿技巧,单条教学播放量破1.2亿;梁婧在小红书发起“我的理财日记”话题,与网友讨论年轻人消费观,带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这种屏幕前专业、屏幕后亲和的人设,使央视在15-35岁观众中的好感度提升21个百分点。
央视主持人的更新潮,本质上是传统媒体对Z世代话语权的回应。数据显示,2025年央视频客户端18-35岁用户占比达47%,较三年前增长21%。这些年轻受众不仅关注内容本身,更在意主持人是否“懂我”。郑新宇在报道中引用网络热词,左琰在综艺中尝试混搭造型,都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捕捉。
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技术反哺内容和跨平台人设统一,央视正构建严肃不失活力、权威更具温度的新形象。正如郑新宇在入职演讲中所说:“我们不是要取代前辈,而是要和他们一起,让更多年轻人听见时代的声音。”当60后主持人的沉稳、95后的锐气、00后的创新在央视荧屏交融,这场变革已成为主流媒体拥抱变革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