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用真金白银传递生育友好信号 政策红利激发生育信心

近日,“育儿补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补贴对象与标准。从地方探索到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这一跨越彰显了国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决心,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口发展的新变化,党中央精准施策,持续优化生育政策体系。从国办出台13条生育支持具体举措,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部署,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回应了群众对生育问题的关注,也为家庭生育选择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生不生”“生几个”成为许多家庭的实际考量。这道“选择题”的答案不仅取决于家庭实际情况,更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每一步推进,都在增强家庭的生育信心。
此次育儿补贴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实现城乡、民族、区域全覆盖。相较于此前多地聚焦二孩、三孩的探索,这一调整更注重生育起点的保障,通过实际支持减轻家庭在生育和养育中的压力,为再生育提供底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真金白银”的补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普惠托育、产假护理假、教育公平、生育保险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这些举措环环相扣,才能构建起从生育到养育、教育的全链条支持网络,真正织密生育友好的保障网。
育儿补贴的意义远超“给钱”本身——它传递出清晰的社会导向:生育支持既是国家大事,也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担当。当政府拿出资金支持,企业落实产假制度,学校减轻教育负担,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仅能让生育家庭感受到温暖,更能逐步重塑社会对生育养育的认知,使“愿意生、养得起、教得好”成为更多家庭的真实体验。
中国式现代化重视民生。从“单独二孩”“全面两孩”到“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地方试点到国家制度,我国生育政策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家庭需求共振。此次育儿补贴制度的全面实施,是以政策确定性应对人口发展不确定性的关键举措。随着更多生育支持政策落地和生育友好社会环境的不断完善,必将为推动适度生育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