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大暑下了雨,新坟遍地起” 有啥征兆?

访客 2025-07-22 11:06:23 4833
“大暑下了雨,新坟遍地起” 有啥征兆?摘要: "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翻看日历,今天已经是7月18号了,不知不觉中2025年已经过半,此时暑气渐盛,光照充足,昼长夜短的气候特点也更加明显了。早上5点不到,天色就已经...

"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翻看日历,今天已经是7月18号了,不知不觉中2025年已经过半,此时暑气渐盛,光照充足,昼长夜短的气候特点也更加明显了。

早上5点不到,天色就已经开始大亮,到了上午8时太阳早已高高挂起,此时正值上班出勤高峰期,路上行人匆匆,炽热的烈日照在皮肤上真的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用"热辣滚烫"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大暑下了雨,新坟遍地起” 有啥征兆?

说到热相信大家都会想到三伏天,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确实,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南方黄梅雨季已经结束,北方也没有冷空气来解暑降温,此消彼长,掌控气温的"副热带高压"成为了这个季节的新主角。今年入伏时间较晚,7月20号才进入到初伏,农历是六月二十六,属于"晚入伏",听村里老人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意思是说入伏时间越晚,那么夏天积攒的热量释放的时间也会越晚,以至于暑热持续的时间更久。

7月20号入伏,而入伏后再过一天就是"大暑"节气了,三伏、大暑接踵而至,"出门两分钟,流汗两小时"的季节真的要来了。按照往年生活经验来说,大暑节气期间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这个时节的气温是24节气中最高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听到有城市刷新历史最高气温记录的消息,二是平均高温天数最多,三是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也最高。

后天起就要正式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属于"短三伏",从7月20号入伏到8月19号出伏。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时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时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时间:8月9日~8月18日(10天)

“大暑下了雨,新坟遍地起” 有啥征兆?

入伏后天气会怎样?是晴天多还是雨天多,其实早在古时候老祖宗们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了,像"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头伏晴,伏伏晴"、"雨打伏王,一天一场"这几句农谚都表示如果在入伏的前几天有降雨的话,预示着整个三伏天期间雨水也会比较频繁。除了对晴雨天的预测外,古人还根据大暑与中伏到来的先后时间来预测今年年景的好坏,老话说,"大暑中伏前,新坟遍地起",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来看!

"大暑中伏前,新坟遍地起"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前到来,预示着今年年景不会太好,这是因为大暑节气期间是一年之中暑热最为旺盛的时候,同样的中伏也是三伏之中最热的一伏,大暑在中伏之前到来则意味着大暑热过之后,暑热还未消散中伏的酷热天气就又来了。而持续的高温燥热天气不仅会带来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还会增加人们中暑和热射病等情况的出现。在古时,医疗条件差,又没有有效的抗暑降温条件,所以才会有"大暑中伏前,新坟遍地起"这一说法。

今年大暑是在7月22号到来,而中伏是在7月30号,大暑在中伏之前,虽说可能会持续高温的天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的气象情况与古时已经大不一样了,所以也不必担心酷热天气会带来灾害性的影响。

“大暑下了雨,新坟遍地起” 有啥征兆?

但夏日炎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安然度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