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冲刺期身心失衡怎么办 中医调理助平衡

高考倒计时阶段,社交媒体上不少考生陷入白天昏沉如坠云雾、夜晚辗转难以入眠的昼夜节律困境。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卢伟表示,这种看似简单的睡眠与精神状态紊乱,实则是身体阴阳失衡的外在表现。
中医认为,白天属阳,夜晚属阴,人体的生理节律应与自然时序相应。健康状态下,晨起阳气生发,推动大脑保持清醒敏捷,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良好;入夜则阳气入阴,心神得安,使人安然入睡。若考生出现白天头昏脑涨、思维迟缓,多因阳气不足或生发受阻,导致“脑窍失养”,如同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低电量模式”;而夜间失眠多梦,可能是阴液亏虚无法收敛阳气,或心肝火旺扰动心神,形成一种失衡状态。这两种症状往往互为因果——夜间睡眠不足导致次日阳气虚衰,白天精神萎靡又加剧夜间阳不入阴,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明显的睡眠障碍,考生身体还可能发出其他早期预警信号。部分考生会出现“精力虚电”现象,晨起时尚有精神,一到上午就感到疲惫不堪,如同手机未充满电般乏力;情绪上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一些考生会突然变得敏感易怒,或莫名情绪低落等不适。
针对考前常见的身心失衡,卢伟推荐了一套简单易行的中医调理方案。对于白天突发的大脑昏沉,可通过按摩百会穴与神门穴快速缓解——百会穴位于头顶两耳尖连线中点,按揉3分钟至酸胀感,能升阳醒脑,适合课堂或考场应急使用;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睡前按揉5分钟并配合深呼吸,可养心安神、助力入眠。
高考不仅是对日常知识累积的考验,更是身心状态的综合较量。卢伟提醒考生,考前一周应逐步调整生物钟,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作息,以15分钟左右的午休代替过度补觉;运动解压宜选择舒缓方式,如傍晚散步;饮食上遵循“早餐增蛋白、晚餐宜清淡”原则,避免过饱加重胃肠负担。酸枣仁大米粥适合虚烦失眠者,山药小米粥可健脾安神,莲心菊花茶则能清心火,但脾胃虚寒者需谨慎饮用。
中医调理的核心在于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及时到医院通过耳穴压丸、中药调理等专业手段干预,让考生以饱满的身心状态迎接人生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