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事关并购重组!深交所发声

访客 2025-05-20 17:12:29 272802
事关并购重组!深交所发声摘要: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盘面上,大消费股再度走强,宠物经济、美容护理、IP经济等新消费方向表现活跃,贝因美等多股涨停。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走高,一品红等涨停。并购重组概念股...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事关并购重组!深交所发声

盘面上,大消费股再度走强,宠物经济、美容护理、IP经济等新消费方向表现活跃,贝因美等多股涨停。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走高,一品红等涨停。并购重组概念股维持强势,天汽模等涨停。下跌方面,高位股退潮集体大跌,渝三峡A等多股跌停。

截至收盘,沪指涨0.38%,深成指涨0.77%,创业板指涨0.77%。大小指数走势继续分化,北证50、微盘股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热点集中在消费、医药等方向,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832亿。

新消费方向全线爆发

今日,A股市场延续分化,三大指数小幅飘红。

一方面,新消费方向再迎全线爆发,宠物经济、IP经济、美容护理等板块涨幅居前。

近期,各地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叠加618大促如火如荼以及520节日到来,市场又迎来一轮消费热潮。其中,“快乐消费”“悦己消费”成为新风尚,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宠物、谷子,能够精致自我的美妆护肤品等受到年轻消费者喜爱。

往后看,随着“悦己经济”不断升温,不少机构认为,情绪价值蕴含的潜在投资价值空间很大。开源证券指出,情绪消费主题可沿着“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医美”四条主线布局;泉果消费机遇基金经理孙伟表示,对于情绪消费等新消费的投资,既要关注企业的短期成长性,也要关注行业的中长期增长空间,核心在于观察行业能否形成壁垒和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北证50指数盘中涨超1.5%,创出历史新高。

拉长时间看,今年以来,北证50指数已经涨超42%,带动部分北交所基金的收益超过70%。对于北交所未来的走势,中信建投基金经理冷文鹏认为,未来,北交所市场仍将延续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一是北交所处于市场快速成长期,高质量扩容成为主旋律;二是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是新质生产力主要承接市场之一;三是北交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受机构投资者关注度不断提高,潜在发展空间巨大;四是重视回馈投资者,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增量资金可期。

除了上述两大热点外,创新药方向今日同样活跃。消息面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分类细则近日发布,明确化学药、生物制品等五大类注册路径,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制度支撑。此外,并购重组概念股今日也延续活跃走势。

需注意的是,高位股方向出现分歧,此前火爆的港口港运板块今日跌幅居前,凤凰航运、宁波远洋跌停。整体而言,在量能方面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分析认为还是先以存量博弈下的短线修复看待为宜,重点留意结构性机会。

事关并购重组,深交所发声!

5月19日至20日,为期两天的深交所2025年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召开。

在“活跃并购重组,培育新质生产力”主题专场中,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总监徐正刚以“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积极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题发表演讲,从四大维度解读深市并购重组最新动态:包括并购重组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政策工具箱的持续扩容、市场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以及下一阶段活跃市场的具体部署。

徐正刚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下一步,深交所将继续积极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服务质效,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四大举措构建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并购重组生态。

一是强化“分类施策”,增强对优质公司的包容度。对于规范运作、信息披露质量良好的优质公司,秉承"好交易"胜过"好标的"的理念,更多关注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协同价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尊重公司自治。

二是尊重“市场选择”,提高对交易估值的包容度。围绕行业特点、技术先进性、可比公司案例估值情况,多角度综合判断标的估值合理性、定价公允性,支持上市公司并购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质标的。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并购重组监管审核效率。一方面,用好重组小额快速、分类审核机制,在《重组办法》新规发布后加快推动简易程序案例落地,支持优质公司快速实施并购重组。另一方面,提升现金类重组问询质效,压缩审查用时,提高重组项目推进效率。

四是突出“放管结合”,推动重组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着力防范风险,打击乱象,严格监管带病闯关项目,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追责力度,维护并购重组市场稳定发展。

四大外资机构发声:看好A股!

在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多家外资也纷纷发声,积极看多中国市场。

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Joohee An表示:“外资机构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预期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有限,市场也将迎来价格重估。”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谈到,境外投资者尤其是长期资本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心和热情,资金流向整体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呈现净流入的态势。在近期结束的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中国市场的估值吸引力仍然显著。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近期通过与海外投资者频繁沟通,我感受到无论是量化基金还是做市商,鉴于流动性等需求,一些海外投资者希望能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

美银中国区行政总裁暨大中华地区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市场销售部主管王伟也透露公司近期有关投资意向的调研数据,“从亚洲基金经理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还有10%的投资者已全面投资中国。”

具体行业配置方面,海外投资者普遍比较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相关赛道的企业增长潜力,也在这些方面开始进一步积极布局。

瑞银房东明指出,海外投资者对中短期中国经济走向,如财政刺激规模、房地产活动情况、居民消费复苏节奏等话题比较关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行业,包括人形/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眼镜等,仍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投资主题之一。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