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券商员工扎堆“考公” 行业祛魅与转型之路

访客 2025-05-05 17:00:18 6920
券商员工扎堆“考公” 行业祛魅与转型之路摘要: 证券业正经历“祛魅”时刻。近期,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相继公示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其中券商从业者考公现象引发市场关注。以证监会近日披露的2025年度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为例,共有28...

证券业正经历“祛魅”时刻。近期,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相继公示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其中券商从业者考公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券商员工扎堆“考公” 行业祛魅与转型之路

以证监会近日披露的2025年度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为例,共有28名人士曾是券商从业人员,数量接近过去三年证监会拟录用券商背景人员的总和。当前券商从业人员积极报考证监系统公务员的情形,与多年前证券监管系统人士陆续“下海”进入证券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计划考公的券商从业人员大多从业时间不到五年,相对年轻。这既与公务员招录的年龄限制有关,也反映出证券业内外环境大幅变化对从业人员择业心态的影响。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券商考核机制趋严以及出现降薪、部分细分业务“去产能”、数字化转型加速导致传统岗位需求萎缩,这些因素使得年轻从业者对职业安全感的需求提升。

近期,证监会披露了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公示公告,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券商从业人员报考热情上升,拟录用人数大幅超过往年水平。今年拟录用名单中共有28名人士来自证券行业,而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数据分别为13名、9名和7名。这意味着今年录用人数已近乎追平过去三年总和。

报考央行的券商人士也有不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公告,有23名人员来自证券公司。其中有两名券商人士不仅来自同一单位,甚至曾在同一项目组共事,共同参与过一单上市公司可转债项目和一单IPO辅导项目。

曾几何时,金融监管领域人士持续向证券行业流动,形成“下海”潮。如今,人员流动方向显著变化,证券行业从业者正积极加入金融监管体系。从薪资待遇来看,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未必更具吸引力。据悉,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正面临薪酬方面的改革,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多地地方政府部门前期也陆续发布公务员的拟录用名单。若将该名单与前述金融监管部门拟录用名单作为样本观察,报考公务员的券商从业者较为年轻,岗位分布覆盖经纪、投行、研究所、中后台等板块。上述样本中,至少有逾53%的人士在证券业执业时间不到五年。例如,南京证券一名曾在丽江香格里大道营业部的从业者将被四川小金县税务局录用,该人士2024年才开始在券商执业。

深圳一家券商中后台人士分析,一方面公务员报考有年龄门槛,另一方面新招入的年轻员工可能发现薪酬待遇不及预期,同时要面临艰巨的考核任务,工作压力大,有的业务还在裁员或调岗,尤其投行板块。基础性岗位工作两三年的新人流动性较大,考公成为其中一种出路。

部分资深从业者也在寻求转型,主要加入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也有资深从业者加入到报考公务员的行列。根据上述样本统计,至少超过18%的券商人士执业时间在六年以上。例如,证监会拟录用的一名前兴业证券保荐代表人,在券商从业时间已达十二年;另一名前中邮证券分析师,从2017年开始执业,此前主要关注轻工制造行业和家电行业。

回顾过去五年,证券行业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加速,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券商投行业务进入大规模扩张期,部分头部券商投行以月薪三万大幅招兵买马。财富管理领域也迎来发展热潮,2020年至2021年新基金发行火爆,公募基金快速步入发展蓬勃周期,券商营销团队及财富管理团队扩充人员队伍。

但行业高速扩张期积累的矛盾在市场环境下行后逐步显现,如“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投行保荐的项目执业质量参差不齐。当前,一二级市场开启逆周期调节机制;同时监管引导券商经营回归本源,强调“功能性”定位,要求投行严把上市准入关,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针对个别从业者高调炫富现象,监管引导开展文化建设,纠治拜金主义不良风气。为避免从业者激进执业,监管引导券商建立科学稳健的薪酬体系。

此外,“降本增效”成为券商近年来经营工作的主基调。证券公司通过开展“集约化”管理、加强人员绩效考核、缩减分支机构数量等方式控制成本。人均薪酬的变迁直观体现出行业受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扩张期,2020年至2021年期间上市券商员工人均薪酬依次为54万元、59万元;在市场调整期,自2022年至今上市券商人均薪酬连续三年低于50万元。

从业人员开始离开证券业。截至5月4日,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数量合计有33.07万人,相较2024年年初的35.47万人减少超过2万人。例如,中信证券从2024年年初至今减员1726人,其中“一般证券业务”类型减员达1941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