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斤男子请9名轿夫抬上山 特制大轿征服峨眉

263斤男子请9名轿夫抬上山。八月十五日,一位体重263斤的游客以独特方式登上了峨眉山。九名轿夫轮流抬着特制滑竿,在崎岖山路上穿梭,号子声与回应声交织,引来众多行人驻足观看。这趟持续十小时、往返四十二公里的行程最终以22100元成交,其中包括每名轿夫额外获得的100元小费。
这位来自江浙地区的游客目的地是峨眉山半山腰的财神店。由于体重原因无法挤进普通滑竿,轿夫们不得不寻来一顶特制大轿子才解决问题。从山脚到财神店约21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10多个小时完成往返。方姓轿夫回忆说,起轿后大家开始喊号子,游客非常开朗,一路跟着嗨哟、嗨哟地喊,吸引了很多行人观看。即使下山途中下雨,游客也不介意让轿夫们帮他撑伞。
峨眉山的轿夫多由当地山民或农村人组成,依靠抬滑竿为生。这种传统交通方式既是旅游项目也是重要收入来源。职业通常吸引中老年村民,从年轻时做起直到五六十岁。收入不稳定,完全依赖游客流量。景区对轿夫有统一管理,要求持准入资质并规范服务流程,确保安全。收费标准根据距离和游客体重协商确定,普通游客体验一小段往返3公里的价格为480元,两人抬行。
对于这位重量级游客的行程,按普通价格计算约为6720元,但需要考虑其超重、特制大滑竿以及9名轿夫等因素。最终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为21200元(不含小费),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行为奢侈甚至是一种现代版的“剥削”,但从轿夫角度看,这是一笔难得的好生意。方姓轿夫坦言,这样的定制大单很少碰到,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轿夫来说意味着可观收入。
实际上,这种交易符合劳动法规,1956年颁布的规定明确指出超过80公斤至500公斤的货物应使用多人搬运工具。263斤(即131.5公斤)的体重已超过单人背负限重,组织多人抬运符合安全规范。这趟22100元的峨眉山之行展示了需求与供给匹配的市场原则。对游客而言,支付费用获得了登顶机会;对轿夫而言,获得了远超平常水平的收入。假设9人平均分配,每人可得约2455元,相当于普通滑竿服务收入的5倍以上。
峨眉山滑竿服务反映了传统行业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不仅为特殊需求游客提供了登山可能性,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它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从安全管理角度,这种服务也有其规范和要求,多人抬运需事前研究搬运方法,统一指挥,与轿夫们的实际操作一致。
分别之时,游客表示明年5月后会再来,轿夫方先生答应到时会准备一台更大的坐轿,让他坐得更舒服些。传统与现代在峨眉山的石阶上相遇,263斤的体重与22100元的费用在秤杆上达成平衡。轿夫们的号子声回荡在山谷间,喊出了生计与尊严的和谐旋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自己走,有的被人抬,但最终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