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的工资流入“一金一银” 稳健理财成新宠

年轻人的工资流入“一金一银” 稳健理财成新宠!“35万的理财,一个月能有多少钱?”红色数字出现在眼前,“+2707”,其中债券基金贡献了1000多的收益。女孩小丁用手机截下页面,转到小红书上发帖。很快,100多条评论涌进来,评论区此起彼伏的喊声将她包围。
上班时,小丁是一名在互联网大厂格子间打代码的程序员。下班后,她在社交媒体上成了基民们认可的“丁姐”。两年前,她还在为晋升和职场压力焦虑,默默落泪。现在,通过分享理财配置,她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草根投资偶像。
为了求稳定而开始多元理财,小丁是当下许多青年人的缩影。蚂蚁财富和小红书财经联合发布的《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显示,年轻人比想象中更“求稳”,对“安全感”有自己的定义:相比铁饭碗,他们更在意存款数字与理财被动收入。近六成95后认为10-50万存款是“基础安全感”门槛,57%的人将“被动收入覆盖开支”视为稳定的核心条件。
在理财规划上,年轻人青睐“平稳增长”。交完五险一金后,工资流入“一金一银”,“金”指的是债券基金,“银”则是银行理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年轻人已经在清醒地规划构筑安全体系。
深夜,坐在办公桌前,小丁重新阅读《高级程序设计》,暂时忘却对未来迷茫和沮丧的感受。2023年初夏,她向部门提出晋升申请,最终失败。尽管拿着高薪,但大厂的加班文化时常困扰着她。公司裁员风声四起,同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格子间。新婚的她还时常想到未来,压抑漫上心头。
1997年出生的小丁,大学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大厂做程序员,享受过一段时间互联网公司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也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之后,大厂增速放缓,年龄增长,不确定的未来让她开始理财,追求“睡后收入”。那个夏天,她在社交媒体上更新理财日记,把资金布局和收益第一次发在主页。
在吉林四平县,陈小富也开始寻找安全感。她今年35岁,高中没念完就到了四平学习美容美发,但没从事相关职业,之后辗转几份没有编制的工作。刚满20岁,她结婚生女。2016年,她和丈夫开了网店和实体店,生活逐渐有起色。但在2019年,疫情来袭,进货和物流难,生活陷入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