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万物共生 中国主张

访客 2025-07-29 11:00:47 16180
万物共生 中国主张摘要: 当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名录中"降级",当112种特有珍稀植物在云南野生植物种子库获得"生命备份",世界正在见证一个东方文明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生动诠释。中国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答...
万物共生 中国主张

当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名录中"降级",当112种特有珍稀植物在云南野生植物种子库获得"生命备份",世界正在见证一个东方文明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生动诠释。中国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答卷",向全球提交了一份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方案。

千年文脉滋养的生态智慧
从《诗经》"蒹葭苍苍"的生态意象,到张骞出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的物种交流,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对生物多样性的独特认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四素同构,无不彰显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古老智慧。

制度创新筑就生态屏障
近年来,中国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覆盖全国陆域面积的30%。在青海三江源,8000余名生态管护员守护着"中华水塔";在深圳湾,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成为候鸟迁飞的五星级驿站。这些实践正改写GDP至上的发展叙事,构建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坐标系。

全球治理的东方贡献
从推动COP15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向全球提供超过30亿剂新冠疫苗原液,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治理的积极行动派。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中非绿色创新计划等务实合作,让中国方案转化为惠及世界的公共产品。

站在新的文明十字路口,中国正以"生态优先"的定力、"绿色共赢"的胸怀,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探索新路径。正如云南亚洲象北迁最终平安南归所启示的:唯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权,人类才能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诗意栖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