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核集团重大突破:成功产出第一桶铀

访客 2025-07-13 11:00:02 68082
中核集团重大突破:成功产出第一桶铀摘要: 你知道吗?我国核电发展的"命脉"刚刚迎来革命性突破!7月12日,随着内蒙古鄂尔多斯传来的一声捷报,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这不仅是国产铀矿开采技术的华丽转...

中核集团重大突破:成功产出第一桶铀
你知道吗?我国核电发展的"命脉"刚刚迎来革命性突破!7月12日,随着内蒙古鄂尔多斯传来的一声捷报,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这不仅是国产铀矿开采技术的华丽转身,更意味着中国核电产业从此握紧了能源安全的"金钥匙"。

这座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基地,从开工建设到首桶铀下线仅用一年时间,创造了国内铀矿产能建设的"中国速度"。与传统矿山截然不同的是,"国铀一号"采用颠覆性的二氧化碳加氧气原地浸出技术,将化学溶液直接注入地下矿层,通过"化学采矿"的方式将铀金属"溶解"后提取到地表。这种被誉为"流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使铀矿开采边界品位从传统方法的万分之五直降至万分之一,让数十万吨曾被判"死刑"的低品位铀矿重获新生。

在绿色创新方面,"国铀一号"交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单: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中核集团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强调,这项技术凝聚了我国70年铀矿采冶技术的智慧结晶,通过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和远程管控系统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天然铀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使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智能的新纪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第一桶铀"背后暗藏的战略意义。铀-235作为核电站的关键燃料,其自主供应能力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中国铀业董事长袁旭指出,该项目成功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将"呆矿"变为"宝藏",为我国建设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奠定基础。据测算,新技术使国内可开发铀资源量呈几何级增长,相当于为核电发展新增了一座"隐形粮仓"。

从物理爆破到化学浸出,从人力密集型到智慧矿山,"国铀一号"的突破不仅改写了我国铀矿开采史,更重塑了全球铀资源开发的游戏规则。随着这项技术在北方盆地多个项目的推广应用,中国正加速摆脱对外依存,在"核电粮仓"的自主可控道路上迈出决定性一步。这场悄然而深刻的能源革命,正在为"双碳"目标下的中国核电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芯"动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