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港股机器人最大IPO!国配超30倍认购,极智嘉(02590)正式登陆港交所

访客 2025-07-09 15:34:35 171768
港股机器人最大IPO!国配超30倍认购,极智嘉(02590)正式登陆港交所摘要: 当 “02590” 的崭新代码跃上港交所交易大厅的蓝色主屏幕,伴随着舞台中央的铜锣鸣响,今年港股市场迎来了最大规模的机器人企业 IPO。7 月 9 日,全球仓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 (...

当 “02590” 的崭新代码跃上港交所交易大厅的蓝色主屏幕,伴随着舞台中央的铜锣鸣响,今年港股市场迎来了最大规模的机器人企业 IPO。

港股机器人最大IPO!国配超30倍认购,极智嘉(02590)正式登陆港交所

7 月 9 日,全球仓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 (02590) 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 “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标志着国际资本对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投下了信心一票。

本次 IPO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 H 股 IPO,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 “A+H” 科技企业 IPO。此次发行获市场热烈追捧,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 133.62 倍,国际配售获 30.17 倍认购,是今年港股最高倍数的国际配售 Top 3,更创下港股科技板块最高国际配售倍数纪录。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踊跃认购

基石投资者阵容汇聚国际资本巨头、顶级风投、国资力量与产业龙头,彰显资本市场对于机器人赛道的战略共识,以及对极智嘉商业化能力和技术价值的认可。极智嘉今日开盘一度报于每股 17.00 港元,市值超 220 亿港元。

作为 “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已连续 6 年蝉联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 AMR 机器人方案提供商。这不仅使其成为 To B 机器人领域首个登顶全球第一的中国企业,更树立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成功突围的标杆。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4.09 亿元,是目前港股机器人板块已上市企业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

此次上市,不仅标志着极智嘉驶入发展快车道,在资本的加持下,其增长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商业化模型跑通

亮眼的资本表现,源于极智嘉强劲的业务及财务增长动能。自 2015 年创立以来,公司仅用不到十年时间便登上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领域头把交椅。

2024 年,公司总收入预计达 24.09 亿元。2021 至 2024 年间,其年收入复合增长率 (CAGR) 高达 45%。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优化,维持相对较低的调整后亏损水平。据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极智嘉经调整 EBITDA 显著收窄至 2024 年的 - 0.25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大幅降至 2024 年的 3.8%,有望成为机器人企业中率先实现盈利的商业化典范

整体而言,极智嘉展现出的 “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 财务特征,在 To B 类机器人乃至 To B 硬科技企业中均属罕见。无论是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还是公司在经营成果上的实际展现,都揭示了极智嘉在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在机器人领域得以跑通,为其未来在相对蓝海市场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技出海新标杆,技术实力支撑扩张

除了财务数据的快速增长,极智嘉的国际化布局同样令人瞩目。

目前,在全球 AMR 仓储的角逐中,中国、美国、欧洲均已发展出典型代表企业,凭借差异化技术竞逐市场主导权。而在这场全球角力中,中国 AMR 机器人企业极智嘉异军突起,成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成为中国企业科技出海的新标杆。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作为少数能在欧美高端市场建立领先地位的中国科技企业,极智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 48 个服务站点和 13 个备件中心,业务覆盖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于全球 AMR 市场拥有最广泛的业务网络。

截至 2024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70%,其中来自欧美、中东及非洲地区的收入占比达 44%,多元化的业务分布促使其能够有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累计服务的超过 800 家终端客户中,有超过 60 家为全球财富 500 强客户,客户回购高达约 75%,关键终端客户复购率更是达到约 84.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绩,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其全球化战略成功落地的有力证明

这其中,深厚的技术积累,是支撑公司在全球扩张的核心引擎。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通用技术平台 Robot Matrix,为 AMR 设备快速迭代与定制化部署提供底层支撑。

大规模多机混合调度系统支持单仓超 5000 台设备并行协同作业,每秒可处理万级任务指令。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多个 “千台级” 项目,规模部署能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24 亿营收背后,To B 机器人的商业化范本

在智能科技领域,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之间往往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机器人产业尤其如此。商业化之难,核心在于需要同时跨越 “技术可行”、“产品可靠”、“成本可控”、“市场买单” 四重关卡,任何一环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失败。高昂的研发与制造成本,让许多明星机器人公司倒在量产或盈利前夕,或者仍在遥望商业化成功的大门。

放眼中国机器人硬科技行业里,如今已同时实现大体量、全球领先且商业化成功的公司屈指可数,大疆、石头科技是公认的标杆。但在 To B 机器人赛道,这种标杆非常稀缺。

无论是仓储机器人赛道的海康机器人、海柔创新,还是港股机器人板块的越疆、仙工智能等企业,抑或是近期火爆的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 —— 无一例外地,都在奋力翻越规模化和商业化这两座大山。

可喜的是,极智嘉让我们看到了 To B 类机器人实现商业化成功的希望。公司将 AMR 技术转化为年营收超 24 亿人民币 (2024 年), 营收规模登顶港股机器人板块以及全球仓储履约 AMR 市场。经营质量方面,已逼近盈利拐点。极智嘉代表了在高度复杂的 B 端市场,技术真正解决核心痛点、创造可量化商业价值的成功范式。

极智嘉的成功上市,无疑为港股机器人板块增添了又一优质投资标的,或也将吸引更多机器人产业链公司赴港上市。更进一步看,此次 IPO 也再次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持续关注中国优质科技资产。

阅读
分享